发布时间:2018-05-18 流浏览次数:
在4月20日至21日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这样的高层次部署在今年已经不是第一次,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问题。回顾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开展的这三年,到底取得了哪些成效?在新形势、新情况下,还需要破解哪些问题?
挽回直接经济损失9.57亿元
重拳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取得阶段性成效
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工信部自2015年7月起正式启动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专项行动,三年来,信息通信业举全行业之力,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出发点,从维护行业健康长远发展的角度,攻坚克难,形成了制度规范和责任体系不断完善、重点业务得到有效规范、技术防范体系初步建成、与公安部门联动配合更加紧密的打击治理新格局。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通讯信息诈骗发案数、群众财产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5.3%、27.22%,实现了发案数和人民群众财产损失数的“双下降”,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制度规范和责任体系不断完善。三年间,工信部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相关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防范和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了一系列管理规范,建立了问责体系,为全行业扎实开展通讯信息诈骗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提供了基础保障。
重点业务得到有效规范。为了从源头上治理通讯信息诈骗,信息通信业全面落实电话用户实名制、大力整顿和规范重点电信业务、坚决整治网络改号问题,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跨入电话用户全面实名时代。此后,信息通信业又持续提升电话用户登记信息准确率,巩固和夯实电话用户实名登记成果。与此同时,通过全面整顿规范重点业务,有效压缩阻断了通讯信息诈骗传播渠道。截至2017年年底,关停违规语音专线6.1万条,400号码80.7万个,“一号通”和商务总机64.1万个。
技术防范体系初步建成。全国诈骗电话防范系统于2017年3月底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系统具备诈骗电话实时发现预警、综合分析研判、精准防范处置等功能,部省系统协同联动的整体性技术防范体系初步形成,为电话用户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截至2017年年底,部省联动统一指挥平台累计向各省(区、市)推送涉诈号码2.5万余个,诈骗电话样本2000余个,日均处置量达6.2万次。
与公安部门联动配合更加紧密。为推进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这项社会化大工程,信息通信业与公安机关建立健全了部省两级涉案电话号码快速关停、涉案线索快速查询以及重大案件情况通报机制。截至2018年4月30日,关停涉案号码80万余个,处置诈骗电话3.03亿次,及时劝阻受害用户33.1万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9.57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5.5亿元。
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根治通讯信息诈骗仍任重而道远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发展,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面临诸多新情况和新挑战,防范打击工作任重而道远。
诈骗的方式更加隐蔽,技术对抗日趋激烈,给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带来更多的挑战。境外来源诈骗电话危害突出,呈现高对抗、快转移、难防范等特点;网络诈骗手法不断翻新,利用恶意程序、钓鱼网站及互联网平台实施诈骗的情况层出不穷。
随着互联网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线上与线下的紧密交织,通讯信息诈骗已经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一步加大了诈骗治理工作的难度。此外,部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行业执法和责任追究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也对打击治理通讯信息诈骗的成效产生了影响。
当前,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已然成为关乎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2017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网上虚假信息诈骗问题;工信部在2018年工作要点中也明确提出,要纵深推进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继续推进垃圾短信、骚扰电话、虚假号码治理,管好用好技术防范系统,积极研究应对网络诈骗等新问题。
为此,全行业要充分认识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对于这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艰巨任务,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久久为功、常抓不懈,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不断提高精准发力和打击治理能力,强化行业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进一步严格规范行业经营秩序,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巩固防范打击成效,将打击通讯信息诈骗、维护网络安全作为未来工作的一条主线,将网络安全为人民的理念牢记在心中,打赢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这场持久战。